English

让人民满意是公务员的不懈追求

1998-11-15 来源:光明日报 宋德福 我有话说

三年的让人民满意实践活动卓有成效,富有特点

为人民服务,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,是一项富有现实意义,具有时代特色的活动。目的是对公务员深入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,转变作风,服务群众,树立人民政府和公务员的良好形象。三年来,这项活动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,紧扣“为人民服务,让人民满意”的主题,通过抓学习、办实事、树典型等工作环节,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,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

这项活动,把“人民满意”作为主题,体现了党的三代领导人的一贯思想,反映了人民的愿望,扩展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,强化了工作的目的性,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,是对宗旨教育的实践创新和具体落实。鲜明地打出“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的旗帜,从一定意义上说,是对推行公务员制度进行了有形象、有声势、有成效的宣传,促进了公务员制度的落实和发展。

这项活动,以公务员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和着力点,在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,加强公务员思想作风建设,展示新时期公务员精神风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1996年,推出了工商、税务、民政、司法等窗口行业的公务员典型;1997年,推出了处在政府工作第一线的县长、乡长典型;今年,又推出了执法监督部门、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关注的“热点”工作岗位上的典型,并首次把树典型由个人扩展到集体。这些典型作为公务员队伍的突出代表,从不同侧面、不同角度、不同职位、不同层次展示了新时期公务员形象,响亮地向社会昭示:我们的公务员是为人民办事的队伍,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府。

这项活动,以让人民满意为目标,在对公务员深入进行宗旨教育的同时,积极推进制度建设,形成了一系列与《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》相衔接的配套规章和措施。把好“进口”,管好“楼梯口”,疏通“出口”,已经开始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中显示作用。《条例》实施以来,全国行政机关就辞退5500人。工作先进的宣传,工作不好的辞退。守着“铁饭碗”,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人事管理弊端被打破了。能上能下,能进能出,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正在形成。

这项活动一开始就受到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普遍关注。中央领导同志对活动给予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,连续三年接见受表彰的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,并作重要讲话。各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对活动热情支持并积极参与。中央国家机关率先开展了“创优质服务、优良作风、优美环境、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”。四川省把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纳入省政府的工作目标,与政府部门目标管理和公务员年度考核相结合。陕西、湖南等省围绕“让人民满意”,大力加强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。工商、税务、公安、民政、司法等部门也结合自身特点,对本系统提出了要求。我们要学习、推广这些经验,推动这一活动深入开展。

把握让人民满意的时代内涵,见诸行动,努力实践

为人民服务,让人民满意,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有着深刻、丰富的时代内涵。它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延续,又是新时代的要求;既是公务员追求的奋斗目标,又是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;既是一种崇高的理念,更是一种日常的实践。每位公务员都应该身体力行,见诸行动。

一要从根本上端正对人民的态度。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,民心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。爱民、重民、敬民、为民,是公务员的天职,是公务员言行取舍、履行职责的第一要义。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事迹之所以感人至深,能够产生那么大的感染力,集中到一点,是他们心中装着群众,时刻想着人民。我们学习这些典型,就要像他们那样,情系人民,心忧天下。不管时代怎么发展,情况发生什么变化,人民是主人、公务员是仆人的主仆关系不能变;无论职位多高,权力多大,公务员的公仆心不能丢。

二要围绕经济发展建功立业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抓住机遇,加快发展,体现了人民的根本意志,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,反映了人民的最大愿望。让人民满意,必须始终抓住这个中心,突出这个中心,服务这个中心。只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,让人民得到实惠,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,人民才会从根本上满意。广大公务员要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,在主战场上显身手,作贡献,做到为官一任,振兴一方经济,促进一方发展,富裕一方百姓。

三要正确使用权力。公务员手中掌管着一定的权力,用好权对公务员至关重要。宪法规定,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。公务员手中的权力,为人民所赋予。秉公用权,用权为民,是人民对公务员最根本的要求。权力是一柄双刃剑,既可以成为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工具,又可能成为心术不正的人谋取私利的手段。权力的腐败,是致命的腐败。公务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。坚持一份权力一份责任,权力愈大,责任愈重。尤其是身居领导岗位和掌握人权、财权、物权的公务员,要自重自律。要增强权力的透明度,注重制度建设,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,坚决清除以权谋私、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。

四要真心为群众办实事。人民群众看重公务员,不是看你说的动听,而是看你的行动,看你是真心实意办事还是半心半意办事,是积极主动办事还是消极被动办事,是办实事还是办虚事。群众最讲实际,眼睛雪亮,心中有帐。公务员要在群众心中有份量,就必须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。

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,增强公务员让人民满意的本领

党的十五大提出,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。为人民服务,让人民满意,没有高素质不行。公务员必须政治过硬,具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,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,善于从政治的高度观察问题和把握问题,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和价值观,有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。

理论修养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。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。掌握理论,熟悉并善于正确运用党的理论、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才能头脑清醒、方向明确、思路清晰、视野开阔。广大公务员要按照《中共中央关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》的精神,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理论学习工作会议讲话的要求,把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的工作抓好。要结合我们正在干的工作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。我们强调学好《邓小平论人事与人才》、《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学习纲要》、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为人民服务》三本书,目的就是结合人事工作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实际,再掀理论学习的新高潮,争取在理论修养上有新的提高,在用理论指导工作、指导改革上有新的进步。

良好的法律意识和严格执法是公务员的必备素质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,法律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、社会生活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内容。公务员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人员,依法行政、依法治事、维护法律尊严,是基本的行为准则。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严格的执法精神,对公务员显得越来越重要。公务员必须把学法懂法执法作为必修课,下功夫抓好。

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,是公务员履行职责,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,知识创新加快,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使国家的行政管理日趋复杂化、多样化、专业化。这种发展与变化,对公务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。因此,必须在公务员中大力提倡钻研精神、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,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,以适应现代化行政管理的需要。

加强组织领导,把让人民满意活动不断引向深入

让人民满意活动,是新的历史条件下,对公务员进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的好形式。各级人事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,摆正位置,加大工作力度,抓出成效。中宣部和人事部郑重推出这一活动,决不是临时性、阶段性考虑,而是着眼于公务员队伍的长远建设。为人民服务,是永恒的主题;让人民满意,是公务员的不懈追求。对这项活动必须确立常抓不懈的思想,保证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发展。

开展让人民满意活动,必须与人事工作、人事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,紧紧围绕建立“精简、高效、廉洁”的政府和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进行。要改进机关作风,加快工作节奏,提高办事效率。同时,职能调整,任务变动,角色转换,也有一个重新理清思路,理顺关系的问题。新职能要有新思路,新任务要有新举措,新角色要有新面貌。这就要求公务员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,更加爱岗敬业,工作更投入、更勤奋、更努力。要切实克服机关工作的官僚主义、形式主义,真正发扬务实求实,埋头苦干的作风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、民情畅达的法规制度,强化政府机关为群众服务的意识,在透明公开、监督制约的机制下促进廉政建设。要把让人民满意活动纳入政府工作目标,用人民满意的标准检验政府和公务员的工作。

深入开展让人民满意活动,抓好正面典型,弘扬先进是必要的。与此同时,还必须抓好教育和惩戒,发挥制度约束的作用。先进典型的影响力是巨大的,其作用是给人以正面示范和导向;教育惩戒也不能忽视,其最大的作用,是能给人警戒和警示。毫无疑问,我们的公务员主体是好的,也正是有了这一条,党和人民才信赖我们。但我们的公务员队伍中,也确有一些人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以权谋私,违法乱纪,直至走向反面,成了人民的罪人。对这些公务员队伍中的反面典型,必须加大惩处的力度。从正反两方面,搞好对公务员的教育。同时,要把奖励和惩戒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,强化对公务员的管理。邓小平同志讲,还是制度靠得住。用制度管理人,是可靠的队伍建设之路。各级人事部门一定要投入精力抓制度建设,把这项事关人事部门职能的基础性工作做好。

任何活动的生命力都在于实效。开展让人民满意活动,必须多办实事,不图虚名,务求实效。要在为人民服务,让人民满意的主题下,丰富和发展活动内容与形式。要坚持从本地区、本系统、本单位实际出发,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这项工作。

时代的发展,事业的推进,呼唤更多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。可以相信,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立足本职,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,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好让人民满意的业绩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